迎新春 大扫除
在中国,大扫除是迎新年重要的环节。中国传统民俗之一。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。这种仪式后来演变成了年底的大扫除。中国民谚说: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。人们通过大扫除,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。在大扫除的同时,有些家庭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,譬如衣服、鞋子等,并购置更多的东西,也代表了除旧迎新。
2月10下午,集团公司总部开展了一次大规模迎新春大扫除活动,董事长张道祥亲自部署动员,划分了各部门卫生清扫责任区。
首先,董事长、总经理带头,全体员工从个人办公环境开始,物品摆放整齐,窗明几净,将办公室打扫的干干净净;第二步,各部门在分管副总带领下,把责任区卫生彻底清理了一遍,招标代理部负责区域任务较重,有一楼大厅、食堂等,常务副总张大玲亲自上阵,一直干到累的腰疼;第三步,总经理俞在权带队对每一间办公室、公共区域进行了严格的检查、验收,不合格的返工再干,直到二次验收合格。



全体员工虽然辛苦劳累,但是再看我们的办公环境变得如此干净整洁,都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。迎新春大扫除不仅改变了公司办公环境面貌,还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、归属感,公司就是我们的家,我们要珍惜,要努力,与公司共同进步,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成绩。
扫尘起源:
扫尘习俗起源于尧舜时代,从古代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中演变而来。到了唐宋时期,“扫年”之风盛行。据宋人吴自牧《梦粱录》记载:“十二月尽......士庶家不论大小,俱洒扫门闾,去尘秽,净庭户......以祈新岁之安。”至今中国民间流行着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的谚语。
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一则传说,扫尘习俗是因通州(今南通)佃农为迎接玉帝的年粮而来。早先,这里的佃农一年忙到头,除纳粮交租外,所剩无几。他们祈求灶王爷在腊月二十四日上天奏本时多说好话,以便玉帝开恩,从天仓拨点恩赐,在除夕前降下年粮——米雪,让他们饱饱地吃顿团圆饭。为了迎接玉帝的恩赐,佃农们每年都在腊月二十八日前,将宅院里外打扫得清清爽爽,以迎接天赐年粮,这样年复一年,春节扫尘的民族风俗一代代延续流传下来。